首页 / 履行职能 / 参政议政
参政议政
刘娟:关于落实小区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建议
供稿: 刘娟 发布时间:2021-02-02 浏览量:31356 次
字体 :【

  

  2020年7月1日《武汉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》全面实施以来,全市各区都在积极探索,寻求多路径解决方案,广宣传、重投入,取得一定成效。但在落实过程中却面临诸多现实问题。具体体现在:

  1.居民端:

  1)垃圾分类意识不足。缺乏主动分类、源头分类的习惯,思想上会认为垃圾分类是“光打雷、不下雨”的事,甚至认为垃圾分类迟早会推行不下去。

  2)垃圾分类意愿不足。不少居民认为源头分类麻烦、浪费时间,厨余垃圾投递过程中涉及破袋会脏手,因此,即使有垃圾分类基本知识,也不愿意分类投递。

  2、政府端:

  1)居民教育难。各地政府主管部门和街道、居委都会不同程度的承担居民教育重任。通常会采取发宣传单、社区党员活动、小区物业张贴告示、桶前指导/值守等方式,但居民垃圾分类却收效一般。

  2)监管执行难。根据目前评价标准,居民厨余分出率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垃圾分类的效果。围绕这个指标,每个小区每天的厨余出桶数、厨余纯净度、厨余重量等基本情况成为了必要统计的数据,每个桶前是否有人指导、什么时间指导、小区垃圾什么时候收运、收运后怎么处置也是执行垃圾分类政策的重要动作。这意味着,每日将有大量的是数据、图片需要统计。

  3、物业端:

  责任重大却缺乏有效工具。物业作为垃圾分类的第一责任人,也是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离居民最近的人,除了要完成小区内物业服务的基本工作,还要承担着居民教育、投放点位铺设、桶前值守/指导、协助居民厨余破袋及二次分拣等垃圾分类专项工作。但面对居民不分类、不破袋、甚至随意乱丢、无礼投诉的行为,却缺乏有效的工具。

为进一步落实我市小区居民生活垃圾分类,需要探索一套适合居民生活的垃圾分类模式,使垃圾分类工作平稳、可持续、得到居民认同。为此,提出如下建议:

  1、寓教于乐,多渠道宣传

在线下定期宣传的基础上,发挥互联网优势,开展多渠道宣传方式。以小额积分奖励的方式,通过开展“21天源头分类拍照打卡”、“我为小区捐棵树”、垃圾分类小知识每日答题竞猜、捐碳排放量等活动,使居民在游戏、娱乐、社交等场景中,轻松快乐的习得垃圾分类知识。通过“小小分类督导员”等校园活动,展开中小学垃圾分类教育活动,通过孩子带动家庭源头分类行为。

  2、奖罚分明、更有效激励

  相对于投入智能垃圾分类设备,鼓励居民主动分类投放显得更为重要,建议建立积分体系,对于居民定时分类投放厨余垃圾的,给与每次折合0.1元的积分奖励(每天最多2次奖励),1月内居民投递排名靠前的,可在小区张贴红榜,给与荣誉,对于坚决不分类投递的,登门说服教育。

  同时,建立居民积分运营体系,对于居民垃圾分类积分可兑换价格更优惠的商品/服务,作为对居民垃圾分类的奖励,也可以考虑换取周边商铺打折券,促活周边商业;同时,也可以捐赠积分用于各类公益项目,提升居民的荣誉感。

  3)数据可视,建立垃圾分类、收运、处置区块链

  运用现有技术,可实现居民生活垃圾溯源,即,居民投递时产生积分—物业桶前值守评定—物业二次分拣打卡—小区垃圾满溢提示—环卫智能收运—垃圾处置结果展示。这样,极大的减少了物业、政府工作难度,数据更直观、统计更方便。

 

相关链接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hDsAT2J9UdG6wXKPJLDDWg

分享到:
友情链接

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439号| 鄂ICP备15003674号| 报警中心: 010-57174890| 办公室电话及传真:85581798

版权所有:中国致公党武汉市委员会版权所有| 地址: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武汉民主党派大楼| 技术支持:JL-TECH京伦科技